A distributed filtering mechanism against DDoS attacks: ScoreForCore
A distributed filtering mechanism against DDoS attacks: ScoreForCore
Kalkan K, Alagöz F. A distributed filtering mechanism against DDoS attacks: ScoreForCore[J]. Computer Networks, 2016, 108: 199-209.
本文提出ScoreForCore基于主动和协作过滤的防御机制,特点为:在当前的攻击流中选择最合适的属性。本文由PackerScore[2]启发,由于[2]中的实时检测没有属性筛选,因此性能较差。
ScoreForCore
本文术语见表1
- 当前基于过滤的出防御方式有(individual,cooperative)X(reactive,proactive),基中cooperative proactive为本文研究。
Design issues
本文在[2]的基础上改进,使用[2]的打分方法。本文使用当前攻击最具代表性的属性创建profile。需要考虑如下:
profiling
分别在正常阶段和攻击阶段生成nominal 和current profile,要利用的属性有:(IP,Port,protocol type,packet size,TL,TCP flag。
- nominal阶段本文采用路由随机选属性对来统计信息。因此每个路由存储每个属性的single profile和一个随机对属性:OwnPairs Nomial Profile(OPNP).攻击发生而本路由器没有最佳属性对时可从别的路由那获取。属性对profile示例如表2.
- 攻击阶段(阻塞发生时),对每个属性进行统计生成 single current profile(SingleCPs)
comparison
将nominal profile与current profile相比较,如T3,T4,对每个属性找属性值统计中差最大的,如表3中的TCP和表4中的83,会找到6个属性值及其最大差值,再在这六个中找最大的前两个当作suspicious pair。对于当前路由器随机属性对中没有suspicious pair时,可从别的路由中获取。
collaboration
当前router没有,则向邻居请求可疑对的OPNP,并作为自己的SPNP。如果三跳邻居都没有,而使用自己的OPNP作为SPNP。
score calculation
在前一步,每个router都有了SPCP和SPNP,对新包计算打分公式为:
$S_{p}=\frac{S \operatorname{corePC} P_{(A=a_{p}, B=b_{p}\right)} / T P C P}{\text {ScorePNP}{\left(A=a{p}, B=b_{p}, \ldots)} / T P N P}$
,TPCP为当前profile的总包数,TPNP为nomial profile的总包数
threshold calculation
阈值计算,作者的老套路,$CDF(Th)=\Phi$
selective discarding
计算打分与阈值比,大的就丢,小的就交付,整个过程可见图2.
(作者搞这么大个图显然就是在凑页数)
实验与评估
- 数据集:MAWI[17] 作者的老套路。
- 实验环境:C++编写,inter i5 3.3GHz,4G memory
- 拓扑:真实拓扑,如图3.有18个node,每个node平均有3个邻居
- 模型的攻击:还是老套路,见截图:
性能评估
- Metrics 结果见表5,6,7;表5中SFC的F值显然普遍高于PS,表6中SFC的TN值高于PS,表7中的SFC的准确率高于PS。
- 内存,通信代价,过滤效率的关系见表8 表中的APE为:attack prevention efficitncy,AY:accuracy
- 存储分析 理论主存储profile所要的最大的空间为300M,实际实验检测得只要几百K即可。
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了你, 那就赞助我一瓶水吧, 这可以让我有动力去写更多的文章
Sponsor